top of page
免疫力不是靠保健品!中醫「養正氣」才是健康根本

你以為只是沒睡好,但其實身體已經發出警訊!中醫認為,這很可能是「正氣不足」在作怪。

免疫力不是靠保健品!中醫「養正氣」才是健康根本

免疫力不是靠補品,中醫教你養正氣、健脾補肺,從根本提升體質!

文/鳳凰吉祥健康管理中心 編輯部|專業諮詢:曾昭偉 院長(預防醫學專家)|25/10/04 上午 10:00
No ratings yet...

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三個字,就是「免疫力」。市面上充斥各式保健食品、維他命、抗氧化補充劑,但仍有人一換季就感冒、工作一累就鼻塞喉嚨痛,甚至長期疲勞、腦袋像罩著一層霧。

中醫早在《黃帝內經》就指出: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」這句話揭示了免疫力的核心:真正的防護不是外加,而是來自體內的「正氣」。


中醫免疫觀:三大支柱

鳳凰中醫 陳虹如醫師指出,免疫力在中醫裡,與「正氣、衛氣、營血」息息相關,背後有三大核心臟腑:

• 肺:主皮毛,統領衛氣,維持第一道防線

• 脾:氣血生化之源,決定能量生成與修復速度

• 腎:先天之本,主陽氣與納氣,影響體力與長期恢復


若這三者運行不暢,就會出現免疫低下的表現,如容易感冒、過敏、疲勞、消化不良。


常見體質與免疫不足

1. 衛氣不固(肺氣虛):怕風易汗、常感冒、鼻涕清稀

2. 脾虛濕困:食慾差、腹脹便溏、疲勞沉重、痰多過敏

3. 氣陰兩虛:口乾咽燥、心悸失眠、動則倦怠

4. 腎陽虛:畏寒肢冷、久病體弱、恢復緩慢

5. 肝鬱化火:胸悶易怒、口苦、過敏反覆、睡眠差


「多數人屬於混合型體質,」陳醫師提醒,「因此調理免疫,必須先辨證,再用合適方藥,避免盲目補充。」


養正氣的三大策略

1. 中藥辨證調理

扶正固表(如黃耆、黨參)、健脾祛濕(茯苓、白朮)、益氣養陰(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)、溫腎助陽(附子、肉桂)— 需依舌脈、症狀精準配伍。

2. 生活方式調整

• 飲食:避免冰飲與精緻糖,每日早餐加溫熱主食如山藥或小米粥

• 運動:每日6000–8000步+20分鐘快走或八段錦

• 睡眠:23:00前入睡,把握經絡修復黃金時間

3. 日常保健法

穴位按摩(足三里、合谷)、四季養生飲(如生脈飲)皆可提升體質。


案例分享

40歲林小姐,長年「月月感冒」,上班精神不濟,常伴隨腹脹。經兩個月中醫調理後:

✔ 感冒次數大幅下降

✔ 腹脹改善,能量明顯提升

✔ 早晨清醒度與工作專注力回到正軌

她分享:「真正的免疫力,不是完全不生病,而是生病後能快快恢復。」


免疫力不是一夕之功,也不是靠一瓶保健品就能解決。從《黃帝內經》的古老智慧,到現代中醫辨證與整合醫療,答案都指向同一件事 — 養正氣。當肺脾腎協調,營衛平衡,身體自然能建立真正的黃金免疫力。

請為這篇文章打分,每顆星都是鼓勵!
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

鳳凰吉祥健康管理中心

  • 地址: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303巷6弄9號1樓

  • 電話:吉祥預防醫學 02-2545-7171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鳳凰中醫診所 02-2546-7171

延伸閱讀:

正門.jpg
AC323F26-9D36-4C8F-A333-70655E5053D8_edited.jpg
bottom of page